股票代码
000420

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吉林化纤扎根主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企业发展

吉林化纤扎根主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企业发展

时间 :2019/7/10 来源:本站编辑 点击:8838

    60年来,吉林化纤传承着国有纺织企业的责任和使命,以持久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文化魅力,续写着中国纺织的“丝绸之路”。
    1959年隆冬,为解决东北人民穿衣问题,一小队创业者在距吉林市15公里的松花江畔,成立了“吉林市人造纤维厂筹备处”。1960年9月,年产3400吨粘胶短纤维项目破土动工。1964年4月19日,第一束洁白的银丝喷涌而出,8月,吉林市人造纤维厂正式竣工投产。
    目前,吉林化纤集团已发展为以化学纤维生产销售为主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公司现有员工13000名,总资产174亿元。主导产品包括人造丝、腈纶纤维、竹纤维、碳纤维、化纤浆粕、纱线六大系列450多个品种。其中,人造丝产能6.8万吨,占全球的25%;腈纶38万吨,占全球的20.5%,竹纤维15万吨;碳纤维原丝1.5万吨,碳丝2200吨。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吉林化纤一路走来,做精、做强、做大主业,可以说是扎扎实实、心无旁骛做主业的典型。尤其是2013年9月新班子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夯实主业,加快升级,适度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和“整合优化、提高效率、内拓外联、双轮驱动”的工作思路,坚持“三化”升级和创新驱动,使企业发展为全球同行业的排头兵,走出了一条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为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发展诠释了生动样本。五年间,企业总资产增长40%,销售收入增长105.6%,主导产品产销率保持100%,员工收入翻了一番。2017年正式跨入百亿企业行列。在此基础上,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18%;进出口总额实现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5%。2019年一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27.2亿元、销售收入29.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和13%,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出口创汇7827万美元,同比增长56.1%,实现首季开门红。
    新班子成立之初,面临经济下行、行业调整,全国多家化纤企业退出市场的压力,公司生存处在极度艰难时期,面临着做哪种产品、走哪条路的抉择。1964年建成投产的吉林化纤在纤维制造上具有技术、管理、人才、资源等多方面优势,班子分析研究后,决定企业的根仍然要扎在纤维制造上。五年来,公司坚持做精主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四大纤维板块在行业内规模和质量优势明显。
    吉林化纤从80年代开始生产人造丝产品,但生产过程属于劳动、资金、技术和管理密集型产业。面对不进则退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吉林化纤集中力量聚焦主业,基于30多年的生产经验,大胆打破人造丝百年生产技术和理念束缚,实施大型化、匀质化、连续化、细旦化技术改造,实现了丝饼重量从540g跨越到1200g以上,产业链效率明显提高;几十万米长的丝条保持各种性能指标均一稳定,升级后产品特性更加接近天然蚕丝,深受下游客户欢迎,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行业领先。吉林化纤始终追求人造丝产品质量精益求精,创新升级的脚步从未停止,尤其多孔细旦、抗菌、着色等一批差别化人造丝的开发,进一步拓展了下游织造的应用领域,2018年产品毛利率同比提高10%以上。
    公司研发团队不断做大腈纶产品谱系,创新开发高附加值的差别化产品,先后开发出功能保健、原生色、环保仿真、安全防护四大系列30多个差别化品种。新产品开发不容易,想得到客户认可,快速市场化更是难上加难,吉林化纤坚持优化供给质量,不断改善产品品质,持续开展增强纤维染色稳定性、降低疵点、提高白度等攻关,抗起球纤维、华绒纤维、醋青纤维等多个新产品获得用户认可,市场需求迅速扩张。
    竹纤维是吉林化纤的专利产品,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也是吉林化纤的专利技术,在两种纤维的发展上,吉林化纤通过组建产业联盟的商业模式,与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创新,面向终端一体化开发。比如,天竹纤维与七匹狼、爱慕等终端品牌一起搞产品开发,碳纤维与浙江精功合作搞碳化生产。原生态、艾维、彩色纤维、竹莫代尔等差别化竹纤维持续升级,2018年实现竹纤维销量3.04万吨,同比增长21%。碳纤维原丝坚持“大丝束、高品质、通用化”的生产定位,持续开展含油、毛丝等七项质量攻关课题,使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尤其大丝束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25K从无到有、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成为客户不可替代的选择,2018年实现原丝销量3934吨;48K原丝实现规模化生产。
    调整存量,升级增量,企业通过上项目调结构,抓住机遇上马26个新项目,新增产能31万吨,及时补充了市场短板,仅四年就实现了前50年的发展总量。先后改造建成投产了6个人造丝项目,人造丝产能超过全球产能的四分之一,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利用差别化腈纶研发成果,建成投产了4个累计产能13万吨的差别化腈纶项目,以及自动化程度领先的3万吨差别化腈纶后加工项目。4万吨碳纤维原丝项目、8000吨大丝束碳化项目一期已经投产。企业的技术、管理、资源、人才优势通过项目转化逐渐放大,综合竞争实力和行业影响力显著增强。
    吉林化纤建项目有“三快”:决策快,坚持“三重一大”,遵循成事思维充分研讨论证方案;推进快,科学合理安排设计、订货、施工时序,屏蔽北方季节性气候对建设工期的影响;达效快,实行项目招投标制、负责人制、责任永久追究制、跟踪督办制、审计跟踪制,集中力量,全集团调动资源,实现了用一半的时间、一半的人员,干了两倍的工作,已经投产的新项目没有一个建设周期超过一年,并实现了建一个、成一个、个个达效盈利。
    企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型、效率驱动型、科技研发型、工程技术型“四型”创新,以创新课题、创新论坛、QC攻关等为载体,鼓励全员、全过程创新、全范围成果转化。
    坚持基层、中层、高层与下游客户深层次融合,分别对接产品质量、技术开发、产业链合作三层次问题,实现产品与客户协同创新,同步升级。建立客户“大数据”系统,实施定制服务,准确把握、满足、引领客户的柔性需求,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客户粘性和依存度。虽然新项目不断释放产能,但产销率始终保持100%。
    以自动化、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自主研发了人造丝丝饼自动运输、自动装车、成品自动打包等机器代人系统,自主设计、安装了全球自动化程度领先的全自动毛条生产线,工作效率比传统生产线提高了30%,年节约人工成本200万元。实现了“一降双提”,即员工劳动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和工资收入反而提高。效率提升还体现在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上,强化管理节能、技术节能、结构节能,对能源消耗进行大普查,执行实时跟踪,日统计、周分析、月总结,实现了能源利用率最大化;先后投资4亿元实施了全国领先的废水处理综合再利用、人造丝生产余热回收利用、生产废气处理、锅炉脱硫脱硝等环保工程,实现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通过实施腈纶生产流程再造,蒸汽消耗下降33.3%,提产3.65%;通过冷热分流、清浊分流、能源跨界整合,实现综合利用。比如,用热泵技术把腈纶生产化学反应热应用于人造丝生产加热,使人造丝生产能耗降低近50%。
    整合上下游技术资源,开展供应链合作,通过与油剂厂家的联合攻关,实现了油剂国产化,吨丝成本降低了1000元;与锅炉厂家一起研究脱硫脱硝项目,实现了超低排放;与科研院所合作采用低温等离子技术治理废气,去除率达到90%以上;通过对生产废胶回溶再利用,既解决了固废物处理难题,又降低了消耗。
    发挥好全省首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富博研究院以及3 条小实验线的作用,研究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成功研发了醋青、华绒纤维,25K、48K大丝束碳纤维原丝等原创产品,奠定了行业领跑的龙头地位。
    坚持把“人”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用“人”兴引领企业振兴。连续召开两届“创新大会”,每项科技创新成果出资5—100万元重奖的基础上,2018年又对全日制本科及以上人才实行每月500—1500元津贴,并开办了大学生论坛,实行项目带动、攻关推动、论坛互动、自学主动、统学促动的“五动”培养,通过广聚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60年来,吉林化纤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企业发展的节拍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几代吉纤人艰苦奋斗,耐住寂寞做精主业,从一个纤维小厂发展成了化纤企业集团,行业地位也从跟跑、并跑到现在实现了傲然领跑。如今,吉林化纤正在快速推进生产线、产品链、环保三个升级,和以客户为中心型、效率驱动型、工程技术型、科技研发型的四型创新工作,企业的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还会有更大的跃升。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证000000号 吉公网安备 22020202000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