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代码
000420

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关注 > “新丝路”上筑梦人

“新丝路”上筑梦人

时间 :2019/7/8 来源:本站编辑 点击:13415

“新丝路”上筑梦人
——记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德武
文/管玉秀 李雪霜  《工人日报》  2017年7月
宋画吴冶映东风,
德望才高春潮生;
武略文韬危局挽,
丝竹管弦奏好声;
路接五洲蓝图阔,
筑室反耕谋大成;
梦随一带一路跃,
人心望岁祈年丰。
——题记
    就在国家“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背景下,就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积重难返的困境中,就在整个行业的激烈竞争中……是他,把一条新时期的“丝绸之路”铺展成一个老国企的创新转型之路!并带领职工们,在这条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新丝路”上逐梦而行,书写了属于这个时代的风流!
    他,就是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宋德武。
    吉林化纤集团党委书记刘宏伟说起宋德武董事长带给吉林化纤的巨大变化时,言语间尽显赞赏与敬佩之情。
    今年4月20日,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到吉林化纤调研时说:“吉林化纤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作为一个老工业企业、老国有企业的发展很有典型性,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华丽转身是完全有可能的!”
    其实,这是巴音朝鲁书记第二次对吉林化纤作出指示。2015年7月,当由吉林市委联合调研组撰写的调查报告《老树新花俏争春》呈送到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案头时,巴音朝鲁书记对吉林化纤取得的成绩十分欣慰,他亲笔批示道:“这是老企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好典型,要支持吉林化纤集团做优做强产业。”
    大家都知道,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而吉林化纤集团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一个先行者,在短短两年时间里,能够得到省委书记的大力鼓励和充分肯定,不难想见,其“领跑者”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而这领跑者中的领跑者,就是宋德武。
    想当年,宋德武进厂之初,还只是一名青涩的大学毕业生,但他凭借出众才干,迅速成长为车间主任,后又受命到下属企业河北吉藁化纤公司任总经理,直至成为吉林化纤集团的掌舵人。由于始终胸怀国家、情系企业、心有职工,他把每一次岗位转换,都当作一次神圣的洗礼与磨砺。宋德武的舞台一步步扩大,责任一次次加重,但他从没有辜负过组织和职工的信任,无论是站在打造中国纺织产业民族品牌的高度,牵头成立天竹联盟;还是破釜沉舟,引领吉林化纤集团渡过危机……每一次华丽转身,每一次宏图大展,他都挟着创新之风雷,在时代的注视下,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每一步里,都铿锵着改革者与创新者的豪迈与雄壮,展现着开拓者勇往直前所创造的无限精彩!
    在宋德武的带领下,吉林化纤集团公司自2013年以来,要素和创新双驱动,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升级,行业领跑和产业带动双发力……在中国化纤行业的发展征途中,从起初的跟跑、中场的并跑,再到如今的重新崛起、傲然领跑,以矫健身形创造出企业诸多经济指
    标的历史最好水平,赢得了业内的侧目与尊重。
    对此,一组组闪光的数据,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明——今年一季度,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19.29亿元,同比增长14.6%;销售收入20.76亿元,同比增长36.4%;纤维直接出口量14455吨,同比增长116.4%,出口创汇达4527万美元,同比增长132.8%。
    同时,董事长宋德武更致力于增加职工收入,3年来,职工工资连续增长,涨幅分别为25.5%、17.26%、10.75%,目前职工收入已经翻了一番。
    吉林化纤集团公司相继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国纺织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吉林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示范单位”“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最具服务满意度奖”“全国纺织行业先进党建工作示范企业”“全国纺织行业人才建设示范企业”“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兵”等荣誉称号。公司的快速发展得到省、市领导高度重视,2016年吉林市委、市政府作出全市向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学习的决定。
    而宋德武本人,也于2010年被评为“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2014年被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还被评为“全国优秀纺织企业家”“全国纺织行业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中国纺织品牌文化建设杰出人物”,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
    举重若轻 责任情暖创新路
    2013年秋,凭借自身能力和组织的信任,宋德武接过帅印,成为万人规模的吉林化纤集团公司的掌舵人。然而,他并没有新官上任的欣喜与兴奋。因为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份企业的欠收账单,是一个亟待他整理、收拾的“旧山河”。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既然接下了担子,就得挑下去。哪能管担子是山还是河?是春还是秋!
    于是,在万名职工期待的目光中,宋德武轻轻迈开了他前行的脚步。
    他的脚步看似轻,但落点准——刚一动作,就引发了全公司上下“共振”,大家的脚步也动了起来——且是朝着朝霞似火的方向迈进!
    上任伊始,宋德武举重若轻地起步了,第一个落脚点便是融资。
    转型升级,要靠项目;项目建设,要有资金。2013 年,数十亿贷款的财务成本,已经让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不堪重负,公司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于是,宋德武大胆决策,果断提出在A股资本市场增发融资,并积极与中国证监会、深交所以及省证监局沟通协调,历时10个月努力,2014 年 11 月 18 日,A 股公司首次获准定向增发!此举成功募集 9 亿元资金,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 20%,每年降低财务费用 3000 万元,当年实现 A 股公司盈利!在充足资金的支持下,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在 10 个月内建成 5000 吨竹长丝连续纺项目,将企业竹纤维专利技术优势转化成了市场优势。2016年1月8日,A 股公司再次获准定向增发,募集17.2 亿元资金,分别投入1万吨人造丝细旦化升级改造、1万吨可降解生物质连续纺长丝、高性能生物基竹纤维等项目,进一步扩大了主业优势,提高了市场占有率。目前,该公司A股第三次股票增发工作又已启动。
    同时,宋德武还在2015年对碳谷公司进行股权改造,成立了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登陆“新三板”,募集到7000万元资金,用于扩大碳纤维原丝和碳丝产能,为碳纤维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源动力。
    通过资本市场的成功运作,宋德武有效盘活了企业资本链、资金链,使上市公司的资产更加优良,彻底扭转了以往持续亏损的被动局面。
    现任吉林化纤股份公司董事会秘书徐建国形象地说:“如果说,2013年之前的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如同急救室内的一位重症患者,浑身上下插满了管子,那么,经过这一系列努力,这个病危患者终于走出重症病房,开始呼吸了!”
    企业能自由呼吸了,但企业发展的定位与走向,才是关系企业能否真正振兴的核心所在。
    开始决定迈出第二步时,宋德武意识到,企业的发展只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洪流中,才能走出大势磅礴。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让吉林化纤集团公司的“丝路梦”更加清晰。
    因此,2013年,面对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发展陷入瓶颈期的情势,宋德武以前瞻的眼光谋划,提出了“夯实主业、加快升级、适度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瞄准市场机遇,相继上马新项目,为做大企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提出,要采取“三化三结合”的措施,充分发挥产品优势,强化市场有效供给。一方面是管理和技术相结合,传统产品在“有中生新”上做文章。立足于这一思路,他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人造丝匀质化、大型化、连续化、细旦化升级改造,使人造丝A级品率提高了5.8%,AA级品率提高了6.9%,产品升级率达到40%,企业和客户生产效率全面提高,质量位居世界一流,国际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0%以上,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大力推动创新与需求相结合,规模产品在“无中生有”上做文章。根据这一规划,吉林化纤集团加速对腈纶产品的差别化研发力度,相继开发出原液染色、阻燃、扁平、醋青、混纤度、抗起球、超柔、超亮等一系列高性能、功能性、高附加值新产品。其中,醋青纤维实现了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完美结合,属世界首创;大有光腈纶的市场占有率已达30%;扁平纤维、超柔、超亮腈纶打破了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阻燃纤维成功打入澳大利亚市场。第三个方面是资本和产业结合,新产品在“链式延伸”上做文章。对内,成立吉林省首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富博研究院,并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建立了3条小实验线,围绕主导产品技术升级确定课题进行科研攻关;对外,强化产业链一体化发展,面向客户及产业链终端市场,依托天竹联盟、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并强化与终端客户的对接,加快技术成果在产业链的转移和转化。基于此,吉林化纤集团公司成功开发了12S以及24K、48K大丝束和高性能碳纤维原丝, 产品等级达到T400水平;而“天竹”竹纤维品牌在海内外影响力也日趋扩大……据统计,近3年来,该公司共实施技术创新、技改、攻关项目1508项,取得优秀创新成果552项,开发新产品25个,获得新专利11项,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
    同时,宋德武还主张以项目建设释放技术优势,以产能释放有效补充市场短板。3年来,他率先垂范,带动全体职工发扬“两人工作一人干,抽出一人搞基建”的优良传统和“钱算分、时算秒,志坚精准保达标”的精神,围绕结构调整、聚焦优势产品、谋划产业布局,以一半的人员力量、一半的工作时间,一边生产、一边开展项目建设,完成了双倍的工作任务,创下了一个又一个项目建设达产、达效的最快纪录。目前,2万吨醋酐项目、5000吨竹长丝项目、2870吨长丝技改项目、1万吨半连续纺人造丝项目、连续纺B区1万吨人造丝项目均已释放产能,连续纺C区6000吨于今年3月陆续投产,长丝产能达到5万吨,占全球产能的21.7%,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优质的人造丝生产企业;2万吨扁平腈纶纤维项目、2万吨超柔超亮腈纶纤维改造项目、腈纶大回收改造项目均已达产达效,3万吨毛条项目、6万吨差别化腈纶纤维项目也已于2017年3月投产,使公司腈纶纤维产能达到38万吨,占全球产能的20.5%,占全国产能的50.6%,成为全球最大的腈纶纤维生产基地和国家差别化腈纶研发生产基地。
    2014年至今,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共投资几十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5项(创新类项目5项),全面达产后将增加产能39万吨,预计年可增加工业总产值约80亿元、利润10亿元、税金近20亿元。其中,2016年已投产13项,增加产能9万吨;2017年正在实施12项,预计增加产能30万吨,为公司今年实现100亿元收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管理创新 激活腾飞源动力
    几年来,宋德武立足企业自身优势,着重推进管理创新驱动引领和产品转型升级,大力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率、经营效率,为公司发展激活了动力之源。他提出“抓管理创新要与制度相结合、抓管理创新要与技术相结合、抓管理创新要与市场相结合、抓管理创新要与劳动竞赛相结合”,同时,他还总结出16字创新理念,即整合优化、提高效率、双轮驱动、内拓外联。
    在规范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上,宋德武颇有独到之处。针对老国企浪费、等待、效率低的弱点,他创新提出了“成事思维、问题导向、倒逼机制”的工作理念,“定责任人、定目标、定时间、定检查、定奖惩”的“五定”工作原则,形成了“重点任务周跟踪、月汇总、季度考核”的长效跟踪督办机制,并倡导“一把手”管理红利和“家长式”的独立意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他结合公司发展需要,提出全力推进内控建设,不断查找关键风险控制点,制定相应控制措施,重新设计业务流程,陆续完善、修订了涉及企业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供产销、人财物等 18 项205个内控制度,建立了覆盖全部业务和部门的《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运行和维护提供了政策依据、统一规范和行动准则。在采购管理上,他倡导“既抱西瓜又拣芝麻”,紧跟市场节奏,合理控制库存临界点,把握时机实施比价采购和低价位采购,强化招、评、比、议环节控制,使公司2016年采购成本降低 3684万元。在销售管理上,宋德武坚持“走货第一、风险可控、快速回款”的经营策略,在提产提效、项目新增产能不断释放的情况下,仍然实现了产销率超100%的目标。
    宋德武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对具有几十年历史的粘胶长丝生产工艺进行大胆创新改造,先后实施丝饼大型化改造和纺速提升改造,并试验成功,使丝饼单重提高了63%,纺丝机纺速提高12%以上。在提产提速的同时,他还提出开展提升丝条内在质量和强度攻关,使下游整经效率提高30%以上,从而实现了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目标。此外,在他主导下,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对腈纶系统生产配方也进行了调整,因此实现纺丝提产10.41%,连续3年提产超过8%,毛条提产10.5%。与此同时,宋德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了长丝后处理脱水自动化等改造。
    一系列创新技术改造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成为公司新的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
    “现在工人工作强度比过去降低了30%以上,而且收入还增加了!”今年春日的一天,笔者走进吉林化纤集团股份公司长丝八车间时,工人们正忙着生产人造丝,职工魏海英告诉笔者,为工人减负增收的秘诀就在于丝饼由小变大。她自豪地说:“别看这样一个重量上的小变化,实际上需要对每个生产工艺进行升级,大大小小改了几十个设备部件,是公司多次试验、反复摸索,直到产品质量得到用户满意之后才全面推广的!”
    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生产处处长王冬梅也说,变成大丝饼后,吉林化纤集团的产品进一步得到了高端客户的认可,畅销欧洲等多个国家。
    针对公司内部存在的“机制不活”问题,宋德武还不断深化机制变革,通过释放改革红利,为做强企业提供了制度保障。他提出“改革用工机制,职工要能进能出;改革用人机制,干部要能上能下;改革分配机制,收入要能增能减”。
    为改革用工机制,解决职工能进能出的问题。宋德武大刀阔斧向国企效率低下的顽疾开刀,提出了“坚决清除三无、挤出三低”的改革要求,共清理无效岗位、无效工作、无效人员1797人,全部充实到生产和基建一线,让企业的每一个细胞都活了起来。他还大力倡导“工匠精神”,让高效的人做高效的工作,加大对优秀职工的培养力度,对作出突出贡献的骨干职工,直接晋升为“技师”,每月享受 200 元津贴;对爱岗敬业的劳务派遣工,破格转为正式职工,增强了劳务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通过优胜劣汰、择优使用,职工生产积极性、劳动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股份公司原有职工7000多人,粘胶长丝产能2万吨;现在只有职工5000多人,粘胶长丝产能却达到了5万吨,效率提高了2.5倍。
    同时,宋德武结合生产与基建实际,提出“全过程开展劳动竞赛”的要求。据此,公司广泛开展了“吉纤杯”劳动竞赛,特别是岗位技能大赛、“三比、三看、三查”项目建设劳动竞赛以及各种形式的专项劳动竞赛。这些竞赛深受基层单位欢迎,广大职工踊跃参与,竞赛已全面渗入到班组、岗位以及整个生产运营过程,成效非常显著。3年来,该公司共开展各类竞赛1224项,累计创效2.9亿元,奖励金额5256万元。通过竞赛,人均月收入增加300余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了劳动竞赛的经济杠杆作用。目前,在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劳动竞赛已成为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公司增效、职工增收的重要载体。
    率先垂范 人格也是生产力
    作为一名“70后”,自大学毕业分配到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工作以来,宋德武从一名基层技术员做起,直到成为董事长、总经理。20多年来,他传承着企业深厚的精神底蕴,致力于打造纺织行业的中国品牌、民族骄傲,在他身上既有企业家的睿智,又有浓浓的化纤情结。
    优秀,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习惯。宋德武热爱思考,也热衷行动;富于理想,又具备现实的理性思索;注重细节,更善于掌控大局……他常说,思考不受时空限制,是“成本较低的劳动”。作为一个雷厉风行的行动派,在旁人看来,宋德武几乎没有思考的间隙。但是,他坚持思考,因为“思考往往成为行动的指南”。
    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长丝七车间主任魏全东说:“我们董事长是真正奉献型的带头人,特别能吃苦。我们正常是8点上班,但他每天早上6点多就进厂了,他用这段时间到生产现场了解整个生产情况。现在厂区大了,他就分批进行,比如,今天走吉盟,明天走碳谷,后天走奇峰,每天如此,从周一到周六,雷打不动。而周日,他会多走一些地方,一走一上午,把所有生产车间都走一遍。晚上,他基本上走得也是最晚的。如果进行安装,工人正常是晚5点到食堂吃饭、6点去安装、8点半坐通勤车下班,而董事长有时甚至不吃饭就赶到现场去看工作进度情况,一直待到晚上7点半或8点。”
    让人没想到的是,作为一个资产上百亿元企业的老总,宋德武办公室的门,常年向职工敞开,只要他在办公室,门就从来没有关过!他说,要时刻接受职工的监督。他时常与职工在食堂同桌吃饭,职工加班安装,他总是陪同坚守在现场,看一看是否有影响工作进度的障碍环节,现场办公,为职工创造推进工作的各种条件。他把职工的冷暖辛苦一一放在心上,职工加班会战,他要求食堂改善伙食;只要不出差,他全年无休息,时常深入现场、机台与职工交流。他坚信,只要领导心里装着职工,职工心中就会永远装着工作,他把增强职工的幸福感作为企业奋斗的方向,3年来使职工收入翻了一番。
    在职工心目中,宋德武是一位贴近群众和生产一线的领导。
    吉林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短纤车间副主任温永林告诉笔者:“我们董事长常年坚持贴近现场,他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有不少都是来自于工人的建议或是跟车间技术人员的交流,而他对职工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也都非常关心。比如说络筒,这属于最辛苦的岗位,而且都是女同志,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针对这个问题,董事长单独安排一辆通勤车,送络筒工上班,因为很多同志下午5点下不了班,董事长就在傍晚6点半又单独给她们加了一台通勤车。再比如,冬天安装工人比较冷,秋冬临界没送暖气时,董事长会让工会给项目安装工人发放棉袄、手套之类的保暖物品,包括热气腾腾的晚餐;夏天,则会增加饮料和饮水设施。有这样的领导,我们心里热乎,也更有干劲和信心。”
    领导者卓越的人格魅力,就这样转化成了职工们重要的生产力。
    趁势而上筑好梦,丝路花雨看今朝!
    如今,在以宋德武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企业正沿着梦想的方向,迅驰在新丝路的征程上。相信,在向着实现“年产值100亿”化纤基地的目标冲刺过程中,吉林化纤集团公司一定会不断传来新的捷报!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证000000号 吉公网安备 22020202000212号